學習工 作經歷 |
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浙江大學, 生物學, 學士 1985年9月至1988年8月,浙江大學, 植物生物工程, 碩士 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 美國, 路易斯安那大學, 分子生物學, 博士 1999年12月至2002年9月, 美國, 貝勒醫學院,腫瘤免疫學, 博士后 1983年8月至1985年8月,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所, 研究助理 1988年8月至1994年7月, 浙江大學, 副教授 2002年10月至2006年8月, 美國, NIH國家癌癥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IH, Bethesda, MD, USA), 研究員(Research Fellow) 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 美國, 老兵事務部哥侖比亞醫學中心(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 Dorn VA Medical Center, Columbia, SC, USA), 研究員(兼職)(Research Associate) 2006年9月至2013年2月, 美國, 南卡羅來那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副教授 2013年3月至現在,魯東大學,教授,山東省泰山學者,煙臺市“雙百計劃”特聘專家 |
科研情況 |
主持和承擔山東省“泰山學者”建設工程專項建費資助的“腫瘤免疫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資助“硫酸軟骨素二糖誘導的miRNAs在多發性硬化動物模型中的功能研究”的研究項目。主要致 力于腫瘤免疫治療的研究,目前對皮膚癌的淋巴細胞被動免疫治療在臨床上已達到50-75%的治 愈率。第一次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去檢測在淋巴細胞輸入治療后皮膚癌癥病人的臨床反應,發現被 動免疫治療后多個腫瘤殺傷性淋巴細胞克隆的存活對腫瘤細胞的清除是一個關鍵的因子,并證明 染色體端粒的長度決定了腫瘤殺傷性淋巴細胞在免疫治療后癌癥病人體內的存活,這對進一步提 高免疫治療的效果關系極大。同時,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鑒別出多個新的腫瘤抗原,這為腫瘤疫 苗的研制創造了條件。這些重大發現已發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ournal of Immunology 和Journal of Immunotherapy, 引起國際上的重大關注,多次被邀請在國際 專業會議上做專題發言。 近年來,申請者也從事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病機理和治療研究,以及免疫調控在疾病(如敗血癥, 子宮內模異位癥和老兵戰后綜合癥)發生中的作用和機理的研究。在這些研究領域,也有重大的 發現和貢獻。 申請人擁有美國專利“特異基因多態性在癌癥的診斷,預防和治療中的應用”, 可以用于新產品。此外,在抗癌新藥的研究和開發以及抗癌免疫增強劑的研究和開發方面,也有 重要的建樹,擁有專利“卡莫司汀在制備治療淋巴瘤的藥物中的應用”和“硫酸軟骨素在制備抗 腫瘤免疫增強劑中的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