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專著3本;發表學術論文135篇;獲得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7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省、市級鑒定成果4項。承擔并完成國內外科研項目40余項。 獲得國家僑聯(創新人才)貢獻獎、山東省發明創業獎、省市多項科技進步獎、海外專業人士創新創業成就獎、濱州市市委市政府個人二等功、中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科技創新獎等各種獎勵、服務社會先進個人、優秀研究生導師、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獎勵和榮譽稱號22項。 理論上側重于藻類細胞光生理生化機制、細胞生長與細胞營養動力學、生物反應器與藻類細胞生理之間的關系與優化研究;發現細胞自我抑制物。在應用方面,從事新式光合生物反應器的研制,不僅攻克了光合生物反應器放大難的瓶頸,并且將原來的同規格反應器的生產成本由50萬元降低到2萬元;并將其用于水產育苗餌料的工業化生產,多次挽救了瀕危缺餌的海參、海膽幼苗,一次就為生產單位帶來經濟效益數百萬元。技術推廣為長島縣南長山鎮海參育苗直接增加經濟效益2億余元。 在社會服務方面:創建和參與創建9個,創建研究所兩個,并中國藻業協會微藻研究院和煙臺微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參與創建六和集團(現在年產值800多億元)。技術入股或擔任科技顧問:大境集團、煙臺華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煙臺海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蓬萊安源水產、煙臺遠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海波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瑯琊臺集團、濱州無棣渤海鹵蟲研究中心、無棣海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無棣縣人民政府。為東方海洋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升索魚用飼料研究中心、煙臺艾燕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欣和集團、榮昌制藥、煙臺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煙臺京魯漁業有限公司等上百家水產養殖、水產育苗、水產飼料、污水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公司、食品公司、保健品公司、生物制藥公司提供技術服務。為煙臺市自來水公司、煙臺開發區自來水公司提供技術培訓。為企業和地方經濟增加經濟效益數億元。 社會兼職: 中國藻業協會微藻研究院執行院長、無棣縣科技顧問、煙臺開發區科技顧問、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營養支持專業委員會理事、《林業世界》編委、山東省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微藻產業學會常務理事、煙臺生物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煙臺市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