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與免疫學團隊在《Marine drugs》(藥物化學領域二區期刊)發表了題為“Cyto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Isolated from the Marine Alga-Associated Fungus PenicilliumchrysogenumLD-201810”的學術文章,第一署名單位和通訊單位均為我校。
共生菌,因自身獨特的生活環境以及與宿主間的共同進化,使其具有獨特的次生代謝體系,理應可以產生具有各種生物活性且結構新穎的次生代謝產物。隨著相關學科領域的不斷發展進步,一些共生菌來源的次生代謝產物已經并將繼續為人類的生存發展發揮巨大作用。

該研究對一株海藻共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LD-201810的次生代謝產物進行了研究,利用1D / 2D NMR、高分辨率電噴霧電離質譜(HRESIMS)、CD法以及單晶X衍射等方法,分別得到3個新化合物和5個已知化合物(圖1)。進一步評估了化合物1-8對4株人癌細胞系的細胞毒性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化合物1和5表現出較好的細胞毒性。
近三年,微生物與免疫學團隊聚焦于動物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技術、天然藥物次生代謝產物等領域進行研究,獲批授權發明專利8項,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等國際權威刊物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余篇。
文章鏈接https://www.mdpi.com/1660-3397/18/5/276